“手术后,情绪比以前稳定了,说话也能表达清楚了,医生说明天就能出院了。”2月24日,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省一院”)神经外科住院病房,路莹(化名)的老伴笑意盈盈的说着路莹的变化。
2月22日,省一院神经外科团队开展了云南省首例荧光定位引导下颈深淋巴-颈静脉吻合术,成功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路莹进行外科治疗。术后,路莹的记忆力、认知功能目前有了初步改善。
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被称为“困在时间里的人”,77岁的路莹就是这样。4年前,路莹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,近1年来病情迅速发展。“她记忆力明显下降,变得特别浮躁,总是没有理由的发脾气,我们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,需要有人24小时贴身照顾。”路莹的老伴介绍,来省一院就诊前,路莹已经被评估为中度认知障碍。
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一项全球性挑战,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。家属把路莹送到省一院后,省一院神经外科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后,决定采取一种新型超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手术——“疏尔术”,改善患者病情。
“这是一种为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改善症状的新治疗方法。”省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帅介绍,这种方法相当于通过手术为患者重建第二道“排污系统”。研究发现,阿尔茨海默病与脑内Aβ等毒性蛋白的异常沉积有关,而脑部类淋巴系统与颈深部淋巴存在联系,改善颈部淋巴回流,可能间接增强脑类淋巴系统功能,促进Aβ等毒性蛋白的清除,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。
手术当天,神经外科团队在患者双侧颈部切开4个小切口,把这4个部位的淋巴管与附近的静脉进行“搭桥”。周帅说,“由于脑内淋巴管与颈部淋巴管是相通的,将阻塞的淋巴管连接到颈部附近的静脉,可以加速淋巴液的流动和排出,减轻代谢废物的堆积,从而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、认知功能。”
“这例手术值得一提的是,术前,我们通过荧光造影,对患者颈深部淋巴管和淋巴结进行定位,让手术更精准。术中,荧光造影还能帮助我们客观判断患者淋巴管静脉吻合的通畅程度,确保患者的淋巴管与静脉引流通畅。”周帅表示。
术后14小时,神经外科团队查房时,路莹已经能正确说出儿子工作单位。对于路莹术后的变化,老伴很欣喜,“感觉她眼睛都变得有神了,言语表达也清楚了。”
“患者出院回家后还要休息一段时间,慢慢恢复,我们会对患者的认知及行为改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。”周帅提醒,这种微创手术方式,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中重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,或者是在药物基础上帮助中重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改善症状。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特点,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带来了新思路、新希望。
记者:张晓莉
编辑:张 捷
“长护险”一站式办理好在哪儿?记者实地探访
2024“情暖冬日·健康生活在云南”中医文化节,十项活动精彩呈现
守护无声,却很坚实
我的第一件工作服上,有18个补丁